招生热线
肖老师:13637919564

行业级无人机将在2022年继续迎来突破式发展

近日,罗兰贝格延续往年传统发布《罗兰贝格“预见2022”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囊括了罗兰贝格专业团队在汽车、能源、工业产业与服务、交通运输与物流、航空航天制造、智慧出行、数字化、文化娱乐与体育、旅游、新一代制造业、医药与健康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洞见,其中对支线飞机、民用直升机、行业级无人机、AAM/UAM空中出行、商业航天都有重点分析,并判断AAM / UAM空中出行领域将呈现比2021年更为火爆的迅猛发展,源自中国市场的企业将在融资和新产品发布上更为活跃,可能也会再创单笔融资额的新高。此外,报告还指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将助力“空- 地-下”三位一体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此外,报告还指出,2022年我们将非常有望见证C919的首架商业交付,以及CR929整机研发和部件制造的更多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国民航局2022年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出席的19位专家中就有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

640.JPG

据介绍,今年已是罗兰贝格发布“预见”系列年度特别行业趋势报告第三年,希望在2022年,继续通过专业的策略分析与内容分享,能够为不同领域的资深从业工作者提供前瞻性思考与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今年报告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重点从国产大飞机项目及相关供应链,支线飞机与通航飞机、行业级无人机制造与应用,火箭制造、发射与卫星制造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支线飞机与通航飞机、行业级无人机制造与应用方面具体如下:



中国支线飞机仍需在疫情的现实影响下继续探索理想的匹配场景


疫情发生之前,以ARJ21 为代表的国产支线飞机陆续通过获得多家航司订单,在不同的航线场景下 展开运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运营数据和实战经验,为飞机本身的进一步完善和销售与服务改进都收 获了很多有益反馈。疫情的发生,在过去两年内,分波段地对国内经济以及航线的畅通性都造成了显 著影响,对仍然在探索与突破过程中的中国支线航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22 年,整个防疫格局仍面 对很多不确定性,支线航空运营的稳定和强劲发展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对支线飞机的进一步的需求也 会连带受影响。难言2022 会出现显著转机,我们判断中国的支线飞机产品仍需在客观的挑战前通过 与航司和地方政府的多方联动,继续探索理想的匹配场景。

民用直升机的销售势头可能出现分场景的差异分化


一些相对刚性的使用场景如海上油气平台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医疗急救运输等,由于直升机在有效 载荷、内部空间、整体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仍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原有设备自然的更新以及业务 发展带来的增量需求的综合作用下,仍将保持稳健的销售增长。但是一些应用领域如巡线、执法监 督检查等,则有可在工业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减少对直升机平台的依赖,依靠更为经济的工 业无人机平台搭载各种专业作业平台实现相同甚至更优的专业效果。在这些领域,则可能在2022 年 开始见到更为明显的技术蚕食效应。直升机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航空产品,将开始在特定领域逐步 遭遇实质性挑战。


行业级无人机将在2022年继续迎来突破式发展


在农业无人机领域,明星公司极飞科技与大疆创新的产品创新和落地推广将继续快速推进,并在一定的彼此竞争下整体加速行业的发展。并且极飞科技有望很快完成在上交所科创板的上市,资本与产业场景的结合,将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而大疆创新在摄影摄像(包含低空遥感)等领域完成从消费级产品向工业级产品的过渡,以及向农用场景的专业化挺进之后,有可能在2022 年 开始进一步寻找新的产业级赛道,依托其强大的无人机平台技术和各种专业应用平台技术的对接,继续丰富其产业级解决方案方阵。在类似这样的龙头公司的多维度的带动下,更多的面向特定行业应用领域的无人机产品很有可能在2022 年更多地涌现。


AAM/UAM空中出行领域将呈现比2021年更为火爆的迅猛发展


罗兰贝格航空航天组在2021 年初讨论了当时已经呈现明显升温势头的AAM/UAM(Advanced/Urban Air Mobility),但2021 年全球和中国的实际发展态势仍然大大超越我们的预期,更多的eVTOL 企 业上市,更多的融资,更多的国际业务拓展以及更多的全新入局者(包括国企背景和民企背景)。在 2022 年,我们判断该领域会继续升温,甚至呈现更为陡峭的发展曲线。源自中国市场的企业将在融资和新产品发布上更为活跃,可能也会再创单笔融资额的新高。同时包括客运和货运的示范运营将 更为密集地进行。中国民航局对货运领域内的适航认证大概率会持续推进(2020 年底已经率先颁出两张),甚至有可能在客运eVTOL 的适航认证上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中国作为幅员广阔、场景众多 的巨大市场,将有望支撑中国的UAM 生态在全球获得引领地位。


报告在智慧出行领域指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将助力“空- 地-下”三位一体新 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此外,致力于解决中国居民城市末端配送需求的“载物”场景率先突破: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载物”与“载人”应用场景日趋成熟, 探索“空-地-下”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立体交通体系


在新能源、垂直起降和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助推下,中国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发展突破将围绕 “载物”及“载人”的应用场景,为物流运输、医疗救护、现代农业等行业进行赋能,助力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及智能化转型升级。监管政策完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推动我国城市立体交通从概 念试点到规模化落地的三大核心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的城市立体交通尚处于起步阶段,得益于中国快递物流及外卖行业的发展,致力于解决中国居民城市末端配送需求的“载物”场景率先突破,为企业 提供更为高效、可靠的物流运行模式。而针对“载人”应用场景,其便捷高效的优势将有益于缓解中 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将助力“空- 地-下”三位一体新 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


此外,报告指出,2021 年中国全年55 此发射中,纯民营背景的发射占据3 次,尽管没有全部成功,但是持续的冲刺态势非常明显。美国在全球的商业航天领域以SpaceX 为引领和代表,呈现了惊人的活力和实力,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商业航天事业带来了借鉴和信心。已经有数家商业航天企业在不同的技术赛道上进行深度研发,整个赛道也越来越吸引资本关注,融资事件活跃。尽管中国在航天人才的自由流动和高效 组合,以及航天设备供应链的完全自主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不会阻碍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持续的会 和进化。2022 年,重大突破不一定来得很快很猛烈,但先行者努力探索的步伐丝毫不会停止。


报告指出,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驱动航空等交运业采取更具灵活 性、柔性的经营模式,立足内部数字化能力快速应对需求端的动态变化。疫情反复造成市场需求端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之下,航空、航运等刚性较强的交运行业,需要采取 更具灵活性的经营模式。一方面,从资产角度来看,航空业正在推动机队采购方式的多元化,通过 更多采用经营性租赁、湿租等方式,控制资产投入,并随时应对需求骤减;另一方面,在运营层面,基于当日订座率等数据进行实时的机队和机组调配,采取“客改货”的短期应对举措,以最大化提升运营效率。柔性化经营模式要求企业通过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捕捉,动态地调整运营策略和方式,对企业内部数字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因此,对于航空、航运等受疫情波动影响较大的交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将会加速。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已经上升为中国的重大战略,事关中国经济和 社会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碳排放量占比第二的行业,交运物流业未来面临的低 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政策驱动之下,交运物流行业普遍面临减碳减排的压力和动力,对于航空航运等低碳政策要求先行的细分行业而言,未来几年的低碳举措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治理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和增速均排名第二,因而从航空到航运的各细分领域均开始通过硬件端和运营端的低碳节能举措来响应政府、市场及社会的要求。


对于火爆的元宇宙,报告指出:伴随着Facebook 改名,微软、谷歌、腾讯、索尼等科技巨头对元宇宙概念轮番渲染,元宇宙风口的风力不断加大。“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 为元宇宙列出了八个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 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这也意味着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元宇宙生态,不论是在技术、内容生产、 运行以及监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元宇宙在文娱领域率先开始渗透。伴随着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软硬技术的不断突破,元宇宙超强沉浸感和低延迟交互将在游戏以及影视领域体验带来难以想象的飞跃,文娱产业的边界或将重新定义,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娱消费场景和消费内容,数字虚拟人和虚拟场景将加快深度融合,虚 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综艺等新型娱乐产品及内容形态将加快向市场主流产品地位靠近,同时也撬 动着一个难以估量的潜在商业市场。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删除!